您好,欢迎来到航运在线[登录][注册]
首页|船员招聘|航运资讯
首页 > 航运资讯 > 中国进口原油研究与分析(上)

中国进口原油研究与分析(上)

2009-2-18

摘要:通过对中国进口原油发展阶段、来源地区构成和原油运输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对未来中国进口原油的来源和中国油轮运输船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结合目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进口原油管理工作,提出了保障国家进口原油资源安全,降低采购成本等建议。

关键词:中国,原油,进口,研究

1 我国原油消费情况

自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原油占我国原油消费量的比例逐年增长,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量3.46亿吨,其中陆上原油15904万吨,占原油总消费量的46.0%;海洋原油2698万吨,占原油总消费量的7.8%;进口原油16318万吨,占原油总消费量的47.2%。出口原油331万吨,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5987万吨。中国原油消费中有近一半的原油资源要依靠进口。

预计到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消费量将和国产原油数量相当,达到1.9亿吨;到2020年,进口原油数量有可能达到2.5亿吨。从中长期来看,进口原油将成为中国原油供应的主体。

2 我国进口原油经历的几个阶段

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进口原油的来源地区结构、贸易和运输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按照地区结构划分,我国进口原油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成熟期。每一阶段在进口原油来源主体、贸易方式、采购方式和运输船只主体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2.1 初期阶段——以远东地区进口为主

我国进口原油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初主要是以进口印尼米纳斯原油、越南白虎原油为代表的远东原油。此阶段,国内的原油产量增长完全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对原油消费的需求,富余原油安排部分出口,出口原油数量大于进口原油总量,属原油净出口国。

进口原油是作为国内炼化企业对于原油品种和结构上调整的要求。那时,进口原油工作初步开展,对外贸易机构及国内进口原油接卸码头建设仍未成熟,进口原油贸易手段和运输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采购方式主要以现货采购为主,贸易方式仅有一般贸易,3—8万吨小船小批量近距离运输。

2.2 中期阶段——以中东地区进口为主

由于东南亚地区的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国内自用原油数量不断增加,出口原油数量逐渐减少。至20世纪90年代,只进口东南亚地区原油已不能满足我国进口原油数量增长的要求,进口原油逐步向中东地区扩展,我国已由原油净出口国逐步变为净进口国。

1995年我国进口原油数量中,东南亚地区占38.99%,中东地区占45.67%,合计占到了总量的84.66%。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中东地区的进口原油比例进一步增大,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进口原油品种上也由远东地区的低硫石蜡基原油为主转向中东地区的高硫、含硫原油。同时,进口低硫原油的重点逐步由东南亚地区向非洲地区转移。至2000年,中国进口原油分地区比例已变为:中东占53.6%,非洲占24.16%(其中西非19.08%,北非5.08%),东南亚占12.9%。进口原油采购方式也由现货采购向长期合同过渡,一般贸易和来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同时并存。进口原油运输逐步走向大型化,大船VLCC运输逐渐替代其他形式,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2.3 成熟阶段——进口地区多元化阶段

现阶段,我国已基本停止了原油对外出口,国内进口原油数量已超过1.5亿吨/年,进口原油资源安全战略、多元化战略得到逐步实施,进口原油的分地区结构逐步呈现出以中东、非洲地区为主,其他地区相互补充的多元化格局。至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18亿吨;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达到1.63亿吨,其中东南亚地区仅占3.17%,而中东地区占44.66%,非洲地区占32.51%,欧洲地区占9.1%,美洲地区占6.61%。

这一阶段,中国石油石化企业重点加强了进口原油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工作,加大了长期合同在进口原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0%以上;同时,通过加强进口原油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新的原油品种以及替代油种,避免对个别国家的个别油种过度依赖;国内进口原油接卸码头的建设初见规模,进口原油海外运输大型化目标初步实现,VLCC运输比例占自租油轮的80%以上。根据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结构及可探明原油储量的品质,为进一步降低进口原油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国内炼化企业正开展进口原油适应性改造工作,努力增加高硫、高酸、重质进口原油的加工能力,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3 我国进口原油主要来源国及国内外原油运输市场分析

3.1 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国分析

2007年我国进口的原油来自46个国家,几乎遍布世界上有海上原油贸易的全部国家。

3.1.1 东南亚地区

我国从东南亚地区进口的原油数量2007年为518万吨,占进口原油总资源量的比例由1995年的38.99%下降到2007年的3.17%。2006年亚太地区原油储量54亿吨,仅占世界原油总储量的3.4%,储产比14.0。

随着亚太地区国家经济的发展,本地区使用原油数量不断增加,出口数量逐年减少,很多国家已由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同时,近几年远东地区新发现的油田数量有限,加上日本核电站开工不稳定造成其国内电厂对远东地区低硫石蜡基原油需求的影响,远东地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未来几年,中国从东南亚地区进口的原油数量还将缓慢下降,东南亚地区已不再是我国进口原油来源的重点地区,已无增长潜力。

3.1.2 中东地区

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数量2007年为7287万吨,占进口原油总资源的比例由1995年的45.67%降至2007年的44.66%,进口数量则逐年增加,比例稳定。2006年中东地区原油储量1012亿吨,占世界原油总储量的61.5%,储产比79.5。

中东地区原油储量大且集中。与非洲、美洲和欧洲地区相比,中东地区原油至中国的运输距离短,具有一定的运输优势。中东地区原油销售方式主要以长期合同为主,对于中国原油资源长期稳定供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几年,中东地区仍将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但由于中东地区原油多属高硫、含硫原油,需要国内炼油企业结合国内产品质量升级的要求,加快装置改扩建进程,提高高硫原油处理能力。

1)沙特阿拉伯

2006年沙特原油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原油储量的21.9%,储产比66.7。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2007年为2633万吨,位居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国第一位。沙特的原油储量大,原油生产能力大,装港设施完备,在世界原油市场、OPEC组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沙特合作项目福建炼化的完成,中国对沙特原油的需求不断提高,沙特原油将成为中国较长时间的进口原油重要来源地,是进口原油中最稳定、最可靠的资源保障。

2)阿曼

2006年阿曼原油储量8亿吨,占世界原油储量的0.5%,储产比20.5。中国从阿曼进口的原油2007年为1368万吨,位居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国第五位。阿曼原油是中东地区原油计价的基准原油之一,其储量较少,产量约4000万吨,2004年中国进口阿曼原油数量已占其产量的30%—40%,比例较高。近几年,随着其出口数量的下降,中国进口数量也有所下降。未来几年,为避免其对中东原油计价基准的影响,中国应适当控制对阿曼原油的需求,寻求其他可替代资源作为补充。

3)伊朗

2006年伊朗原油储量189亿吨,占世界原油储量的11.4%,储产比86.7。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2007年为2054万吨,位居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国第三位。伊朗原油中的轻质原油、重质原油芳潜含量较高,可生产出很好的芳烃原料,是目前中国高硫原油加工的主要油种之一。未来几年,伊朗原油仍将成为中国主要进口原油来源之一,但考虑其与美国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因素,中国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美伊局势紧张可能造成的伊朗原油供应中断。

航运在线 手机版 M.SOL.COM.CN